亚富体育上海不少电动自行车“黑灯”灯具骑行隐患重重!是否属于交通违法?
栏目:亚富体育资讯 发布时间:2023-11-23 10:29:29
 天气渐冷,车水马龙的都市夜幕降临得愈发早了,繁忙的城市交通在车灯流动中井然运行。然而,路上穿梭着的不易察觉的“黑影”,常给上海的道路交通安全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。  天黑透了,才加完班的钟杰驾车回家,前照灯在车辆启动的同时自动亮起。汇入车流后,他沿着真北路往北行驶,接近新村路口,准备右转时,右后镜里猛然闪现一团黑影。他下意识急踩刹车,那团黑影径直从车前飞驰而去,定睛一看亚富体育,竟是一辆电动自行

  天气渐冷,车水马龙的都市夜幕降临得愈发早了,繁忙的城市交通在车灯流动中井然运行。然而,路上穿梭着的不易察觉的“黑影”,常给上海的道路交通安全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
  天黑透了,才加完班的钟杰驾车回家,前照灯在车辆启动的同时自动亮起。汇入车流后,他沿着真北路往北行驶,接近新村路口,准备右转时,右后镜里猛然闪现一团黑影。他下意识急踩刹车,那团黑影径直从车前飞驰而去,定睛一看亚富体育,竟是一辆电动自行车,“不仅速度快,也不亮灯,差点就撞上了”。

  钟杰类似遭遇并非个例。近期,不少机动车驾驶员反映,尤其在机非混行路段,稍不留神就有一辆“黑灯”骑行的电动自行车,突然从暗处冒出来,极易造成交通事故。这一问题也困扰着行人,有市民夜间在小马路散步时,就曾被未开灯的电动自行车碰擦。

  在申城,电动自行车夜间“黑灯”骑行的情况多吗?这一行为存在哪些交通安全隐患?一旦发生事故,“黑灯”因素会否影响责任划分?

  连日来,记者在市中心多个路段观察发现,电动自行车“黑灯”骑行的情况并不少见,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及引发的险情时有发生。

  11月17日20时许,陕西北路南阳路路口的交通依然繁忙,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。遇到绿灯通行的机动车占据路口排队,灵活的电动自行车便在车辆和行人中左摇右摆地穿过,路口不时传出机动车的急刹声和行人的抱怨声。

  南阳路是一条机非混行的支小马路,道路一侧设有临时停车位,尽管有路灯,但受树荫遮蔽等影响,夜间视线十分受限,十几米外的物体已不太清晰。

  约5分钟后,记者在路口看到,原本停在路边的一辆轿车亮起左转向灯,准备驶出停车位。车子刚发动,就从后边闪过一辆“黑灯”骑行的电动自行车,等机动车驾驶员发现并踩刹车时,电动自行车也向左扭动车子,惊险地躲过轿车车身。

  “闪得还挺快!”记者上前询问时,轿车司机语带怒意:“要不是反应快,可能已经撞上了!”他还告诉记者,跟站在车外相比,机动车后视镜里的视线要差好多,尤其是夜间光线昏暗时,“别说电动车这么小,就是汽车不开灯,也要到跟前才能发现”。

  不少车主有同感:“黑灯”骑行的电动自行车,从后视镜观察,就算在照明良好的路段也不容易被看到,而行驶到灯光昏暗处更难被发现。另外,有电动自行车车主身穿颜色较深的衣服,这更降低了在黑夜中的辨识度。

  记者在现场粗略统计,当天20时10分至20时15分,共有23辆电动自行车沿南阳路自西向东经过陕西北路,只有10辆电动自行车开启前照灯,“亮灯率”低于50%。

  当天20时30分许,记者来到愚园东路(铜仁路——常德路)观察,亮着前照灯的电动自行车比重有所增多,尤其是外卖骑手,多数有开灯骑行的习惯。到了愚园路,车道变宽,“黑灯”穿行的电动自行车时而可见。

  “黑灯”电动自行车不仅影响机动车的行车安全,也给自行车、行人造成困扰。11月21日晚,记者在乌鲁木齐北路北京西路口看到,一辆共享单车从远处骑来,遇到一辆逆行的电动自行车,直到距离七八米处才发现,骑共享单车的人显得有些慌乱,扭了好几扭才算稳住车身,躲过电动自行车。

  而在愚园路一处斑马线附近,记者看到,一名行亚富体育人从上街沿走到路上,根本没有注意到转弯处有“黑灯”骑行的电动自行车无声而来。还好骑行者速度不快,及时刹住车,双方没有发生碰擦。

  上海中心城区的支小马路多为机非混行道路,交通环境较为复杂,记者现场观察发现,这些路段的电动自行车“黑灯”骑行情况反而更常见。采访中,被问及夜间骑行为何不开启灯光照明装置时,受访者给出了看似充分的理由。

  对很多“黑灯”骑行的电动自行车车主来说,不开灯的理由很“简单”:路上都有路灯,能看清楚路。车主王先生的回答很具代表性,他说自己骑行的都是支小马路,车不多、速度慢:“而且有路灯,我能看清楚路,没有什么不安全的。”

  也有车主表示,“黑灯”骑行是“习惯”。车主刘先生就表示,自己骑车十多年了,一直没有亮灯的习惯,“也没人要求骑电瓶车必须要开灯啊”。

  除上述理由外,还有个别车主称是“为了省电”。“电瓶车的电量不经用,如果骑到半路没电了,特别麻烦。”车主刘女士说,自己上下班都骑电动自行车,通勤距离较远,“能省点电就省点,灯一亚富体育直亮着多费电”。

  除了没有开启前照灯,很多“黑灯”上路的电动自行车,转弯时也不会亮灯,还与行人、机动车抢道,甚至逆行、闯红灯。

  更令人担忧的是,有电动自行车不仅不开前照灯,连刹车灯也是失灵的。记者在乌鲁木齐北路看到,一辆车速较多的电动自行车,突然在昏暗狭窄的道路刹车接电话,没有任何信号提示,后方紧跟的另一辆电动自行车措手不及,差点撞上,猛按喇叭表达不满。

  而在夜间亮灯的骑行者看来,“黑灯”骑行的种种理由,更像是为交通陋习开脱的借口。“电动自行车之所以装备完整的照明装置,就是出于安全考虑。把灯打开,对自己和别人的安全都好。”骑行通勤的张小姐已经养成夜间“亮灯”的习惯,还向朋友普及亮灯的益处,“至少能让走路的人知道后面有车,不会随意乱穿”。

  只要天气允许,曹先生就会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,但他也是一名机动车驾驶员,他对“亮灯”骑行的必要性更有体会。“我下班骑车肯定会开灯,不仅为了照亮自己的路,也为了提示其他交通参与者,这跟开车要按规定使用灯光是一个道理。”曹先生认为,很多人“黑灯”骑行的原因,一方面是安全意识淡薄,另一方面是缺少换位思考,没有考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需求。

  夜间骑电动自行车应不应该打开照明装置,市民对此持不同看法。有市民表示,法律好像没有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夜间行驶时要开灯,所以不需要;也有市民认为,从促进交通安全的实际需要出发,应该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灯光使用。

  事实上,电动自行车在夜间上路行驶是否应亮灯,上海的地方性法规已有规定。2021年5月1日起实施的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第二十二规定,驾驶电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,其中就包括“在夜间或者遇有雾、雨、雪、沙尘、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,开启照明装置”。

  法律界人士指出,执法实践中,交警部门在日常执法中似乎没有对这一行为展开专项执法管理,但这条规定已经明确,在夜间等能见度低的情况下,开启照明装置是骑行者需要遵循的交通规则。

  “其实,夜间开灯骑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,让车辆和骑行者‘被看见’。”一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,在公安交警部门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中,都有倡导骑行人夜间开启照明装置的内容,“因为电动自行车的车体较小,在视线不好、光线不足、有障碍物的情况下,不容易被机动车驾驶人所察觉。同时,不少电动自行车行驶时速度较快,如果不能及时被看见,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”。这名交警还表示,在上海郊区,电动自行车夜间行驶在照明条件不好的道路上,应该遵守交通规则,开灯骑行是减少乡村交通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。

  电动自行车夜间开灯是为了“被看见”,这一观念对不少“黑灯”骑行者造成冲击。采访中,被问及“黑灯”骑行是否会让别人看不清时,车主王先生迟疑了一会儿:“我看得清,他们应该也看得清吧?”

  而这恰恰是机动车驾驶员担忧的地方。有驾驶员反映,开车遇到前方不确定是否有电动自行车时,会开启远光灯探照,但这样做会给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造成干扰,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感到困扰。

  “欧洲连白天都要求汽车设置日间行车灯,泰国也要求摩托车在白天开车灯,为的就是互相能醒目看见,保障安全。”驾驶员李先生说,电动车方便灵活,而且速度快,在夜间如果不开灯,经常就成了一道黑影,存在很大安全隐患。

  相比电动自行车骑行者,绝大多数自行车骑行爱好者,早已养成在车头车尾安装LED闪光灯和刹车灯的习惯。骑行爱好者大伟说,自己夜间骑行锻炼时,不仅车头会装灯,车尾部也安装了一个闪烁灯。“这些灯具在自行车店和网上都有卖,十几元到几十元都有,一颗纽扣电池能用一两个月。”

  骑行爱好者的惯例,或许足以打消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对开灯费电的担忧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电动自行车的灯并不像汽车灯那么亮,其功率很低,消耗不了多少电量。“如果真的担心开灯费电,也可以像自行车骑行者一样,加装个闪光灯。”

  “相比自行车,电动自行车自带照明装置,亮灯条件完备。从现实角度考虑,有必要适当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和处罚力度。”曹先生说。

  从交通事故防范的层面考虑,“黑灯”骑行害人害己。那么,如果电动自行车夜间骑行没有开灯而引发交通事故,或是导致交通事故的诸多原因之一,交警方面在划分事故责任时,会否考虑这一因素?

  民警表示,如果 “黑灯”行驶确实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,此前可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条“非机动车外形尺寸、质量、制动器、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”的规定,来查验该车的反光装置是否完好,如果有缺损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。

  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实施后,对于“黑灯”骑行灯具,交警可以认定当事人存在交通违法行为,需要承担相应责任。“但具体如何判断‘黑灯’是造成交通事故因素,以及这一因素在事故中占比多少,是比较难认定的。如果电动自行车还存在逆行、闯红灯、超速等更显通违法行为,‘黑灯’因素会被吸收在其中。”该民警说。

  在法律界人士看来,“黑灯”骑行者安全意识较淡薄,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危险,如果事故原因与没有开车灯有关,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“对于电动自行车夜间行驶不开车灯的行为,事实上已经违反了上海的地方通法规。”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常务会长、上海市经建律师事务所主任应慧鹏认为,事故处理交警可以依据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“黑灯”行为予以行政处罚,并纳入责任划分的考虑依据。

  记者了解到,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公安交警部门,都发布过亮灯骑行的安全提醒、采取执法行动,以遏制电动自行车“黑灯”夜骑现象。早在2017年,浦东公安交警部门就曾深入辖区快递物流企业和各街镇,与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共同推动“亮灯工程”,倡导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养成夜间亮灯骑行好习惯。

  “电动自行车夜间开灯行驶,确实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。”崇明公安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队长杜海斌告诉记者,尤其在农村道路灯具,通过加强宣传教育,夜间开灯骑行比率显著提升,事故率有了明显下降。